COVID-19疫情已持續一年多,現在香港終於有機會除去本地傳播,大家又會否把握這個戰略性的好時機呢?
Author - Kiwidom Cattery
獸醫是每個飼養貓的人必須去接觸的人,往往也令不少人養貓人留下難忘的經歷,其實選擇獸醫又有何要注意呢?
防蚊可防多種嚴重疾病,而蚊叮貓可致皮膚敏感!
很多初養貓的人,可能會對某一個品種特別感興趣,所以想會去找一隻心儀品種的貓,不過,有些概念要搞清楚!
農曆辛丑牛年伊始,貓兒和大家一起慶賀新春,同大家拜年!Celebrating the Lunar New Year
與貓出行要乘車的話,其實風險也不小,看看有甚麼要注意。
貓是繼犬隻後最多人飼養的寵物,實應如犬隻般強制注射晶片,這無疑是對寵物福的一大保障。
有些人主張貓用人的廁所,但考慮到貓的心理和生理需要,以至衞生問題,並不鼓勵!
開始連日多宗本地確診,並定為第4波疫情的爆發,原因就是僥倖……
近來在新聞傳來布魯氏桿菌這名稱,其實這是一種可致人畜共患的病原菌,而人、犬或甚至貓都可以被感染。
近來天氣涼了點,放了點被墊,貓就來揉揉了 ……
步入秋冬,香港新冠病毒疫情未止,尤其仍有本地未知源頭感染,隨時一觸即發。
朋友想讓貓變成狗那樣,把拋出去的物件找回來(玩Fetch),這能訓練到嗎?
水對貓的身體健康有關鍵性影響,所以監察牠們喝水量是尤為重要!
中風如無形的殺手,隨時奪走人的性命,養貓可減少罹患風險……
貓與人類文明共存了多久?至少2000年或以上!秘魯發現考古新證。
貓像狗一樣有肛門腺,有人說也要經常幫貓清理肛門腺內的分泌物,是否真的呢?
貓先天有利爪,主人應每週定時為牠們修剪和檢查!
.......(more)
抗疫路上,身心疲累,有貓在我們身邊,總可帶來點心靈慰藉……
貓是否也需要吃蔬果來保持營養均衡呢?但亂餵蔬果隨時害慘貓兒,要極小心!
新養貓的人宜先認識一些可能會從貓得到的疾病,了解比誤解好,才能與貓健康共處,安心共享快樂生活。
全身是毛的貓應該很熱吧,有人說養貓應24小時開冷氣,不要令牠們熱壞,是不是呢?
相信愛貓的人,不少是先被貓兒迷人的眼睛所吸引,有些人甚至相信貓有特異的視力,能看到我們看不到的景象……
香港第三輪COVID-19疫情爆發,完美示範了這種新型肺炎病毒SARS-CoV2的最高效傳播方式,就是緊密的人類社交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