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新知】貓疫苗相關肉瘤(VAS/FISS)

有些新養貓的朋友,聽人說帶貓帶針會生腫瘤,所以十分擔心,其實擔心不如認真了解,其實並不是這麼常見的。

最近美國康奈爾大學獸醫學院有一篇文章就簡述了這種腫瘤的治療方法和一些相關的資訊。這篇發表於CatWatch的文章「The Trigger for FISS Remains a Mystery」(貓注射位置腫瘤成因仍是謎)主要講述貓注射位置腫瘤(Feline Injection Site Sarcomas)或貓疫苗相關肉瘤(Vaccine-associated sarcoma)的最新治療方向,內容也簡介了關於此腫瘤的一些數據和資料,筆者大概歸納如下:

甚麼是FISS?

FISS(Feline Injection Site Sarcomas)是一種在貓注射位置長出的腫瘤,可能是注射數月或多年後出現,其實並不常見,偶爾也會在其他動物上出現。不過在1980年後期至1990年代,很多獸醫開始發現這種可能跟注射疫苗有關的惡性腫瘤有增加跡象,尤其多發生在肩背間常注射的位置,因而引起注視。這種趨勢亦與當時增加使用狂犬病和貓白血病疫苗吻合,與狂犬病疫苗的法例生效息息相關,因為狂犬病疫苗當時以含佐劑的已殺死病毒製成,所以現在常有說法是含佐劑的疫苗可能是引發腫瘤的成因,而佐劑即是指一種增強疫苗效力的東西。

雖然如此,康奈爾大學獸醫學院的腫瘤科醫生Dr. Kelly Hume (DVM, ACVIM, at Cornell University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指這種腫瘤的發生率確實有多少仍未知道,AVMA(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就估計每1-3萬次疫苗注射會有一宗,而Dr Hume則認為說平均大約在10,000隻中只會有8隻會患上,以美國共約7-8千萬隻貓來看,其實數目十分少。有假設是指貓在打針後的發炎反應激發了周圍的細胞形成腫瘤,但要追蹤一隻貓一生裏多次注射的情況是非常困難,加上不同區域對控制疾病傳播的需要、貓本身潛在的遺傳性和多種可能相關的產品影響,實在很難找到一致的成因。此外,有例子是一些貓年幼時眼部曾受傷,後來眼睛患腫瘤的機會也會增加,故至今難一概而論。

FISS的徵狀

如貓不幸患上FISS腫瘤,貓注射的位置會腫起來,長起腫塊,故Dr. Hume建議應常定期檢查注射位置。在1996年一個專門研究貓疫苗與腫瘤關係的組織「Vaccine Associated Feline Sarcoma Task Force」(https://www.avma.org/About/AlliedOrganizations/Pages/vafstf.aspx)成立,建議注射疫苗的位置從肩部改到後腿,不過Dr. Hume指後來也有研究發現,腫瘤的分布也隨著注射的位置而改變。

往後的研究也顯示,使用無佐劑(non-adjuvanted)或合成疫苗(recombinant vaccines,即人工製成的蛋白來產生免疫反應)會減少FISS的發生率,可是,Dr. Hume指其他注射也可能會引發腫瘤,如使用長效抗生素、長效類固醇、非類固醇消炎藥meloxicam、非吸收性傷口縫線,以至注射晶片等。

Dr. Hume指貓一旦罹患FISS,治療一般會十分進取,例如縱使腫瘤不大,但外科手術移除的範圍會較大,以防留下癌細胞,如手術不可行,長遠能控制癌腫瘤的機會便會十分低,化療和防射治療可以減慢腫瘤發展,但不能讓之消失。

患FISS的貓的生存時間可以由數月到數年不等,愈早發現和腫瘤愈小時作進取的治療就愈好,例如採用截肢的做法,因此她有三個建議:

1.      把疫苗注射到腿部愈低的位置愈好,如需要採用進取的手術截肢便有更佳的預後結果。
2.      部分疫苗如有選擇的話,盡可能改用口服或鼻劑。
3.      真有需要才注射。

FISS的藥物治療

Dr. Hume說全世界的研究人員都嘗試從不同方向對付這種癌腫瘤,其中包括用於治療人類癌症的藥物 Interleukin-2,她說IL-2免疫治療法是用以刺激貓的免疫系統來殺死癌細胞,可在移除FISS腫瘤後再注射到患處,大家可能會疑惑又再注射同一位置,豈不會再引發FISS?但Dr. Hume指初步所見的成效,促使他們繼續作臨床的試驗。一般來講,視乎腫瘤的位置,會透過活組織檢來診斷FISS,治療對策包括了手術,或/及防射和化學治療。

而在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則致力於改善化療的成效,例如有組別試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來影響癌細胞裏一些自我傳導的路徑;另外亦有組別嘗試去了解貓注射後的反應,找出引發腫瘤的源頭。

得到Cornell Feline Health Center和Winn Feline Foundation的支持,康奈爾大學的持續研究已揭示了FISS與DNA損壞有關,研究人員從實驗室培育癌細胞,發現有較大程度DNA損壞的會對化療藥物卡鉑(Carboplatin)的反應較遜,如DNA損壞較少,癌細胞對這藥物反應會較佳。對於另一種抗生素藥物阿黴素(doxorubicin),差異則更大。不過,他們發現,如配合阿黴素同時使抗生素salinomycin,就可克服阿黴素的抗藥性,令之成效更佳,故正準備在貓身上進行治療和評估。

雖然,FISS的化療成效仍然是未明,在一些個案中,如腫瘤大小或位置不利於手術或手術結合放射治療時,化療仍然是一個可選擇的方法,Dr. Hume指化療有時可令腫瘤縮小,但有時卻不,就算做了手術和放射治療,復發的機會仍高,故他們也會採用化療來嘗試防止或減慢復發。

有些病例在手術後,如患病貓有較高擴散的風險,腫瘤科醫生會採用化療,不過Dr. Hume指這種腫瘤的轉移比率約為25%左右,相對高比率的50-90%其實算低。至於有關混合治療上的研究,Dr. Hume指採用化療的病患未必一定較好。

應與獸醫商量評估風險

疫苗本是幫助貓建立免疫系統,避免貓得到致命的疾病,傳染病的風險其實遠比FISS的多,所以注射疫苗還是有其需要。作為主人,應與獸醫一同評估貓兒的實際情況來訂定注射疫苗的時間表,這包括需要考慮貓的年齡、健康狀況、生活環境和曝露於疾病的機會,以至所用的疫苗種類等。

資料來源:

CatWatch, Cornell University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http://www.catwatchnewsletter.com/issues/21_5/health/The-Trigger-for-FISS-Remains-a-Mystery_141621-1.html

本文僅供參考,內容以英文原文為準,有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請務必向合法的註冊獸醫本詢。

About the author

Kiwidom Cattery

Cattery specialized in British Shorthair since 2000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