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寄生蟲】絛蟲 (Cestode/ Tapeworm)

在貓的一生中,會面對不同的疾病和寄生蟲侵擾,作為養貓人,不能掉以輕心,也應認識這些危害,今次先介紹的是頗常聽見的絛蟲(Tapeworm)。

絛蟲類

今次介紹的屬內寄生蟲,即寄生在貓體內的蟲體,屬扁形動物門(Platyhelminthes)下的絛蟲綱(Cestoda),分有圓葉目(Cyclophyllidea/ True tapeworm)和假葉目(Pseudophyllidea),全球有數千種,特點是成蟲的頭部多有能吸附在宿主腸道的吸盤或鈎,能讓蟲體留在體內生長和繁殖,當然更重要是吸收宿主腸胃中的營養。而這種寄生蟲也多有中間宿主(Intermediate hosts),讓幼蟲可以透過其他動物傳播,令其生活史(Life cycle)更完善,找到更多最終宿主,從而繁衍下去。而這些幼蟲體也有不同的特性,部分除寄生在其他動物,甚至會寄生在人類體內,造成嚴重而且可奪命的疾病,如囊尾幼虫病(Cysticercosis)。

▲ 這是屬於圓葉目(Cyclophyllidea) 絛蟲的蟲卵,會存在於感染的動物糞便裡,所以接觸動物後或進食前都必須要清洗雙手,這是良好的生活習慣。
貓的絛蟲

可傳染人或貓的絛蟲很多,也涉及很多動物,包括人類常吃的豬或牛,但這裏我們集中談寄生在貓的絛蟲吧。

寄生在貓的絛蟲同樣是很長和白色的扁形蟲體,頭部有吸盤和鈎,當成蟲成熟後,會把身體的節片(Proglottids)折斷和排出體外,使在內的卵與糞便一同排出,感染其他中間宿主,再感染其他貓,完成生命史。筆者在廿多年前就曾看過有人收養的一隻流浪貓感染了絛蟲,在當時香港的家貓也流行有這種寄生蟲,但近年則已少見。一般是因為看到貓的屁股黏著一些米粒的東西而發現,吃過杜蟲藥就能根治。

▲絛蟲的後部份是由多塊節片組成,成熟的節片內有齊雌雄的性器官,使蟲卵受精,受精卵會發育成六鈎蚴(Oncoshpere),可寄生到中間宿主繼續發育。

其實,只要環境清潔,而又不餵貓吃生肉,並避免牠們接觸其他動物,感染絛蟲的機會已很低,嚴格來講,也沒有哪一種絛蟲特別容易感染貓,但視乎傳染途徑和中間宿主的動物,一般認為貓主要會感染以下兩種絛縧蟲:

(1) 犬複孔絛蟲(Dipylidium caninum)

又稱複孔絛蟲(double-pore tapeworm),雖說是犬類絛蟲,其實也會感染貓,而感染的途徑是透過貓、犬吃了帶有幼蟲的跳蚤(flea)。當進入消化道後,幼蟲便發展為成蟲,成熟的節片內有受精的卵,與糞便排出體外後,當跳蚤的幼蟲吃了絛縧蟲的卵後,便會再由跳蚤帶到犬、貓身上。而人類一旦意外吃了這些受感染的跳蚤,也有機會感染。


▲複孔絛蟲(Dipylidium caninum)的生命史。(圖:CDC)

▲ 有關由跳蚤傳播的絛蟲 Dipylidium caninum的傳播途徑。
(2) 貓絛蟲 (Taenia taeniaeformis)

除了經跳蚤傳播,另一種貓縧蟲則是透過貓進食了帶有絛蟲幼蟲的囓齒動物而感染,例如老鼠或松鼠。因為這種絛蟲的幼蟲會寄生在鼠類的內臟裡,如肝臟,形成的囊尾蚴 (Cysticercus fasciolaris)

▲貓絛蟲的節片,排出體外後變乾的話,就如一顆顆米粒,所以有些感染絛蟲的貓,在肛門附近都會黏有這些像米粒的節片。
▲Taenia taeniaeformis (ciclo de vida) (Elanco Portugal)
此影片展示貓如何在吃了帶有囊尾蚴 (Cysticercus fasciolaris,即貓絛蟲的幼蟲階段)的囓齒動物後而感染貓絛蟲(Taenia taeniaeformis)。
感染不易察覺

其實,像人一樣,貓感染絛蟲一般未必有明顯的病徵,當有嚴重感染後,貓可能有體重下降和營養不良的情況,有些貓可能會有嘔吐,但較常見還是在肛門附近有一些如小米粒的節片。

治療與預防

一旦貓感染了以上的絛蟲,其實也有藥物可以醫治,獸醫會有合適的處方。

至於預防就十分簡單,就是讓貓不要被以上所提到的中間宿主接觸到便可,即不要讓貓惹上跳蚤,也要避免牠們接觸到老鼠或野生動物,以至流浪動物等。當然,坊間也有多種可預防跳蚤和杜蟲的藥物,不妨徵詢獸醫的意見。

貓還可感染更多不同絛蟲

雖然以上兩種是主要感染貓的絛蟲,但其實可感染貓的絛蟲還有多種,而且有些也是人畜共染的,大家不要掉以輕心,人本身要注意飲食衞生,連貓也要,既然與貓共處一室,就應該一同享用同水平的衞生環境。

除了上述兩種真葉目的絛蟲外,貓也有機會感染假葉目的絛蟲:

‧魚肉絛縧蟲(Diphyllobothrium latum)

這種絛蟲近年十分受到注視,原因是牠以魚類為中間宿主,當人或動物吃了受幼蟲感染的生魚肉後,就有機會感染。說到這裡,大家或應有印象,就是近年很多人吃了魚生而感染的絛蟲。

所以,千萬不要餵貓吃生的魚肉,無論是淡水抑或海水魚類或受污染的水產和水體都不應讓貓接觸到,當然,人類自己也要小心。

▲魚肉絛蟲(Diphyllobothrium latum)的生命史,當中包括兩個中間宿主,先是水中的細小節枝動物,然後是魚類。(圖:CDC)
曼氏裂頭絛蟲(Spirometra mansoni)

這跟魚肉絛蟲差不多,也有兩個中間宿主,但第二個中間宿主除了魚之外,還可以是爬蟲或兩棲類,而這些也是經常成為貓捕獵的對象。故貓兒一旦外放飼養,必須要定期餵飼杜蟲藥,以防感染,最有效當然是不讓貓接觸這些動物或水體。至於人類,如感染在中間宿主生長的幼蟲裂頭蚴(Spargnanum)則會造成較染重疾病,稱為曼氏裂頭蚴病,能對人體各器官造成損傷。

▲曼氏裂頭絛蟲(Spirometra mansoni)的生命史。(圖:CDC)
可怕的絛蟲疾病 – 棘球蚴病

最後也特別提提一種極之危險的絛蟲感染疾病,稱為囊型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由包蟲狀(Hydatid cysts)的絛蟲幼蟲造成,通常會對被感染的動物,包括家貓或家犬,以至人類的器官造成嚴重破壞,甚至引致死亡。這種絛蟲疾病雖然罕見,但如食物環境衞生欠妥,或在某些特定的生活環境,就有機會發生。而香港的食物大多從外地進口,加上作為亞洲的重要城市,來自己各地的人流往來頻繁,故香港一向都容易成為傳染病的溫床。

世衞有關棘球蚴病的內容: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echinococcosis

美國CDC有關棘球蚴病的網址:https://www.cdc.gov/parasites/echinococcosis/biology.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Parasite180022-4-olm_Cystic_echinococcosis_in_a_cat.ogv
(影片)片中是解剖一隻感染了棘球蚴的家貓,其內臟會有多個水囊,裡面會有大量絛蟲的幼蟲。家貓是因為進食了Echinococcus的絛蟲卵後感染。有關的家貓是在意大利發現,發表的傳染病學文章可見:https://www.parasite-journal.org/articles/parasite/abs/2018/01/parasite180022/parasite180022.html

所以無論是否養貓,都應時刻保持警覺,注重個人和環境衞生,更重要是注重健康生活,除了保持良好的健康飲食習慣,也要避免酗酒和抽煙。而飼養的寵物,包括貓和狗兒,都應避免進食生肉,尤其不知來源的肉類,亦要確保牠們只喝已煮沸的清潔食水,不可在戶外胡亂進食和喝水。進食前或接觸過動物後一定要洗手,都是基本預防法則。

此外,除了以上的絛蟲,其實還有不同的寄生蟲,所以寵物貓、狗都應定期杜蟲,這可請教你的獸醫,

應有相同衞生標準

貓像人一樣,在一生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疾病,包括受到不同的寄生蟲感染,而且有些更是人畜共染的,所以當我們飼養貓時,也應將牠們的衞生和健康放到跟人的水平一樣,讓牠們和我們一起健康快樂地生活。

開版圖片為感染人類的豬絛蟲成蟲(Taenia solium) (圖:CDC)

About the author

Kiwidom Cattery

Cattery specialized in British Shorthair since 2000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