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布魯氏桿菌

近來在新聞傳來布魯氏桿菌這名稱,其實這是一種可致人畜共患的病原菌,而人、犬或甚至貓都可以被感染。

兩則新聞惹注意

筆者之所以特別想介紹這種布魯氏桿菌(Brucella species),是因為最近兩則新聞:

(1) 蘭州藥廠洩漏布魯氏菌逾 3 千人感染 可復發變慢性病 (16-09-2020 經濟日報 e-Zone)

第一則新聞其實是源於2019年底內地中牧蘭州生物藥廠疑生產布魯氏菌疫苗過程有滅菌不徹底的情況,波及相鄰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人員集體陽性的事件。

有關事件的報告:http://wsjk.gansu.gov.cn/new_content.jsp?contentId=80993 (原連結被移除,網上截圖可閱:https://ganfanren.tw/i/baichuan~peIe)

兰州已有337名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人员获得赔偿 (2020-11-05 20:33:55 来源: 新华网)
▲內地媒體其後也有報道有關受影響人員的賠償已經進行。

(2) 香港仔水塘野豬被屠宰警拘一男 案列殘酷對待動物 (2020年11月7日 Now新聞)

而第二則新聞則是關於2020年11月7日有一名63歲男子疑在香港仔水塘屠宰一隻野豬被拘捕,警方擬列作殘酷對待動物。

▲想不到21世紀的香港,竟然還有人會拿著這些刀斧去殺害和屠宰野豬,結果警方以殘酷對待動物拘捕之。在疫情當前,為何還是有人這麼不顧公共衞生,真叫人不安。

為何這兩單新聞會令人在意?因為兩個情況都提醒我們,其實傳染病危機一直存在,然而有效的公共衞生及食物安全監控機制往往被一些自私和無知的人破壞,隨時令社會大眾無辜付出代價!

▲布魯氏病菌在牛、羊、豬等農業動物其實常見,畜牧業須做好預防。
布魯氏桿菌病並不罕見

第一則新聞所涉及的是一種由細菌引起的布氏桿菌病(Brucellosis),本身是一種人畜共染的疾病,主要感染動物,如牛、狗、豬、綿羊和山羊,亦已有研究發現也可感染貓(但相對病徵輕微)。這種病對修讀獸醫學、動物學、食物安全等科目的人來說一定清楚,但普羅市民可能對之較陌生。

如人類感染後,潛伏期會是5天-60 天,但也可長達數月,會有類流感的病徵,如間歇性發燒、冒汗、頭痛、肌肉,關節和/或背痛、疲勞、食慾不振和身體虛弱。嚴重的感染可能會影響大腦、心臟、肝臟、脾臟、其他器官或系統。這病可演變成慢性病,能持續多年和復發。幸而,人傳人的機會則極低,惟懷孕及分娩女士如屬高危群則要多加留意。

美國疾控中心(CDC)有關布魯氏菌病:
https://www.cdc.gov/brucellosis/index.html

傳播途徑

而布魯氏桿菌又如何傳給人類呢?包括以下途徑:

  • 飲用或食用受污染的產品,包括未經消毒的乳類產品、生或未經煮熟的肉類或內臟。
  • 經皮膚傷口或黏膜接觸受感染動物的組織、血液、尿液、陰道分泌物、流產胎兒和胎盤。
  • 吸入受污染的空氣粒子。

所以,為了減少病菌食物鏈傳給人類,很早就有動物用疫苗(但未有人類用疫苗),在源頭減少病菌的流行性。而蘭州那記布魯氏菌集體陽性意外,就是不幸讓製疫苗的減毒菌株透過氣溶膠擴散。

屠宰動物最高危

不過,這病菌仍有機會存在畜牧動物當中,包括其生殖系統(引起母畜之流產及公畜之睪丸炎),所以在屠房內,工作人員處理食用動物內臟時,尤其是生殖器官、子宮、胎盤、睪丸等要格外小心,如發現有問題,便即銷毁(建議盡量不要購買處理和食用)。所以,香港早就有《屠房規例》規管屠房運作,被屠宰的動物必須經由漁農自然護理署及食物環境衞生署前線人員檢驗後才可售出市場,以減少社區傳播的風險。

私自屠宰如牛、羊、豬等動物供販售食用,除在本港一定是犯法,如屠宰過程衞生欠妥,可把動物身上的人畜傳播疾病傳播開去,包括傳給另一些動物和人,絕對極危險! 

順帶一提,因工作需要而接觸到受感染的動物或動物組織的人,如屠房員工、肉類加工員工、獸醫和實驗室工作人員等,感染布魯氏菌病的風險相對較高,故布魯氏菌病在香港是被列入須呈報的職業病

▲顯微鏡下的布魯氏菌 (Brucella spp.) (圖片:CDC) 這種病菌可經由空氣或接觸途徑,從動物傳給人類。
治療及預防

布魯氏菌病的醫治方法就是採用抗生素;至於預防,至今並未有人用的疫苗,但以下是更有效的防治方法,在冠狀病毒和流感病毒肆虐肆的當下,不妨也加強預防啦!

1. 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

  •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接觸動物或其分泌物後,必須用梘液和清水徹底清潔雙手。
  • 立即清潔受損的皮膚,並用防水敷料妥善覆蓋傷口。觸摸傷口前、後須潔淨雙手。
  • 處理動物組織或內臟時,特別是因職業需要人士,須佩戴合適的防護裝備包括口罩、手套、眼罩及保護衣或圍裙等。工作完畢後,必須徹底洗手。

2. 保持良好的食物衞生

  • 切勿飲用或進食未經消毒的奶類製品,和生或未經煮熟的肉類和內臟。
  • 處理食物時應遵從食物安全五要點,即精明選擇(選擇安全的原材料)、保持清潔(保持雙手及用具清潔)、生熟分開(分開生熟食物)、煮熟食物(徹底煮熟食物)及安全溫度(把食物存放於安全溫度),藉以預防由食物傳播的疾病。

瀏覽食物安全中心網頁,以獲得更多有關食物安全的資訊。

▲購買和享用已消毒的乳類產品會較安全。

資料參考:

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https://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4/23446.html

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有用資訊:

https://www.cdc.gov.tw/Disease/SubIndex/zs7y9ag-DLeJwCDGj2XQHA

貓會傳給人嗎?

當然罕見,不過在網上還是可以搜到論文標題指實驗室內貓是可被感染布魯氏菌的,而犬也有被感染多例,故貓感染這病菌不是沒可能,偶然下也看到一宗俄羅斯疑是人類從貓感染布魯氏菌的個案。話雖如此,我們只要做好以上的預防措施,其實就能減少感染機會。特別一提,如有些人是需要幫忙協助貓兒生產,接觸胎兒、胎盤及分泌時,緊記要戴好手套及口罩。

如身體不適,請盡快向醫生求診!

如貓有異樣,也應盡快向獸醫求診!

About the author

Kiwidom Cattery

Cattery specialized in British Shorthair since 2000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