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春季香港展開COVID19預防疫苗注射計劃後,步入疫情第二個冬季(或應說第三),在欲開放通關恢復經濟與面對疫情失控的兩難上,絕對是一大挑戰!
把握了時機的證明
自開展免費接種新冠疫苗以來,至今2021年11月,已注射兩劑疫苗的人口仍不足七成,而且過程相當艱巨,最初合資格自發性去注射的人是極少數,在社會商界的捐助和一些更嚴謹的防疫措施下,才能誘使更多人去注射疫苗。雖然這又被人政治炒作,不停宣傳打針會致死或有嚴重後遺症,但說威迫利誘都好,最後都是救了不少人命。
記得最初很多人堅持不注射疫苗,他們未得到保護,成為極易因受感染而得到嚴重併發症死亡的一群,如果不受限制地在社會上隨便活動,很易就成為一個具破壞性的播疫工具。幸好的是,還是有部份負責任的香港人在關鍵時刻先注射了疫苗,加上一直維持的防疫措施,包括戴口罩和食肆或公眾場所的限制等,就算有人得病也不會導致嚴重的病發甚至迅速傳播,這也是為甚麼香港終能得到這麼長時間的本地低數目(甚至零)感染個案的原因。回想起來,如果是因為貪念又或覺得是被逼去注射的,其實不要再誤會下去,因為只要注射了疫苗,就是救了自己和別人,是造福的。
接種疫苗的可靠和安全
趁這個時間,不妨也強調一下,很多先進地區生產的疫苗,又或者說,能夠生產疫苗的國家,無論是那一種疫苗類型,一定已有一班有能力的專業和合規格的生產工具,而疫苗亦不是新事物,所以安全性和效力是有規範的,並不如一些人所說全都是為了圖利而效用不彰的,更不應被人用來作為政治化的工具。
如今各種疫苗已有很廣泛的數據,已可作一個階段性的結論,大部份已確定有效,只有少數可能出現問題和嚴重副作用,未見到如早期媒體或某些人說是弊多於利。以香港而言,與注射疫苗相關的嚴重後遺症或致死個案,一點也不明顯,數據也是公開給大家看的:
公立醫院不良事件參考數據 (香港特區政府網站)
https://www.covidvaccine.gov.hk/zh-HK/dashboard/referenceData
疫苗簡史:治病救人的它緣何受到質疑(羅蘭·休斯<Roland Hughes>;BBC;2019年6月19日)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48675793
當然,有關的醫療及疫苗生產的人員,仍要保持警惕,確保安全。而作為支持抗疫的市民,保持身心健康和良好飲食習慣,不吸煙、不酗酒,常做運動,注射疫苗就是進一步保障自己、家人和其他人的最好方法。
挑戰在前
現在,社會大眾都期待盡快恢復通關,以振興經濟和回復昔日的繁華,但先別說我們去別的地方,究竟我們有條件開放嗎?其實是有的,就是大家都盡快接種疫苗,甚至應盡快擴展第三劑疫苗注射的計劃。除非你是從不出外,從不上學、上班或到公眾場所,否則一旦通關,外來的病毒是來勢洶洶的,很易就會被打垮!
所以最近本地專家袁國勇教授也公開呼籲社會應盡快想好要做的事,他甚至提出所謂「疫苗護照」,其實這概念在很多地方都進行,作用就是防疫,香港已用上「安心出行」,其實也差不多,至於未來會否有一種是可用於境外的就難說。
袁教授在電台訪問中幾個重點:
盡快接種疫苗:現時仍有三分一人未注射,他們的風險很高,不利通關。
小童也應接種疫苗:小童感染也可傳播,尤其傳給高危的長者,一樣需接種。
醫療系統壓力不能忽視:未來無論社會取態怎樣,一旦迎來第5波疫情,首當其衝一定是醫療系統,影響深遠。
袁國勇稱疫苗護照保護市民 料接種年齡降到3至12歲(2021-11-13 HKT 11:13, RTHK)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19641-20211113.htm
袁國勇倡設接種疫苗時間表 「疫苗護照」為保護市民 (2021-11-13 HKT 12:32, RTHK)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19647-20211113.htm
聯手阻截第5波
袁教授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希望香港市民全都先注射好疫苗,包括小童,以便大家可正常地上學、上班和到公眾場所。希望市民大眾都能盡一己之責,包括對自己和別人的生命負責,信科學信數據,比起信一個拿不出理據,日復日在胡說八道的KOL有意義得多。或許,聽最多Likes的人說笑話會令人感覺開心,又或生活實在太難,想聽人家醜化或妖化一下其他人而取樂,但大家一直不是在追求真理和對抗謊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