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痛可說是貓被公認的異能,要看出貓有否生病或受傷而感受痛楚從來都十分困難……
貓不太會表現痛
不少貓在感到痛楚時的反應都十分輕微,輕微得連朝夕相對的主人也未必察覺得到,所以有時小病不易察覺,到痛楚真的表現出來時可能已惡化到很糟糕,醫治就變得棘手,令主人和獸醫都感無奈。
所以,作為主人,尤其是經驗較淺的養貓新手,為免以上情況發生,宜採取較積極的保健計劃,餵以高質食物之餘,亦應避免貓兒外出,以及定時到獸醫作檢查和注射疫苗。
仍會有蛛絲馬跡
話雖貓很能忍痛,感到痛楚難讓人察覺,其實主人只要每天都與貓相處一定時間,也是有機會察覺得到的,因為貓身體一旦出現毛病,總會有些行為或外徵出現變化,主人或多或少會感覺得到。
對新手而言,要察覺貓兒的異樣或會稍難,但也不用擔心,其實很多獸醫為貓檢查時都會向主人問不同的問題,除了解貓兒的健康狀況,也嘗試從主人口中得知端倪。只要主人如實說出現況,及早找出問題也是有可能的,加上獸醫也能借助化驗結果作進一步的診斷。
痛楚判斷及處理指引
其實獸醫業一直都深知判斷及處理貓的痛症是有難度的,所以業界早就有人去研究和訂定一些觀察貓隻痛楚的準則,以制訂一些痛楚處理的指引建議。以下就是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Feline Medicine(ISFM)及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Feline Medicine and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Feline Practitioners最近發布的指引,供獸醫參考,大家不妨也可參閱。
2022 ISFM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Pain in Cats(Paulo V Steagall*, Sheilah Robertson, Bradley Simon, Leon N Warne, Yael Shilo-Benjamini, Samantha Taylor │First Published December 23, 2021│Research Article│Find in PubMed│https://doi.org/10.1177/1098612X211066268
有關的指引提供了一些觀察貓兒痛楚的參考,大家不妨留意下貓有否突然出現類似的變化,如有的話,貓可能得了痛症,記得告訴獸醫。
視乎痛楚源頭,貓因急性痛楚而可能出現的行為:
腹痛及其他痛楚情況 | |
---|---|
姿勢及活動 | ‧蜷伏/縮作一團的姿勢 ‧側身躺臥而後肢伸展或屈曲 ‧寂靜地躺著 ‧腹部肌肉(脇腹)收縮 ‧發出叫聲(咆哮、呻吟、嘯嗚或嘶叫) ‧抑鬱/無精打彩 ‧坐立不安 |
與觀察者及環境的互動 | ‧對環境不感興趣 ‧抗拒/ 匿藏 ‧面向著籠子的後面 ‧在刺激下抗拒活動 ‧不想與人玩耍或互動 ‧嘗試躲藏/ 逃走 ‧惱怒 ‧挑釁/ 自我防禦 |
其他行為 | ‧對傷處過度注視(例如舔或咬) ‧對傷處的觸診有反應 ‧減少了自己梳理披毛及/或胃口變差 |
臉部表情 | ‧耳朵向外屈曲(像養貓人常說的「飛機耳」) ‧眯著眼睛 ‧咀肉(muzzle)變崩緊(即鼻子旁兩邊的圓肉轉呈橢圓) ‧鬍鬚變直(向前) ‧頭部朝下(低於肩部) |
手術後痛楚(例如:拔牙後) | |
一般行為 | ‧減少活動 ‧抗拒郁動 ‧變得不想玩耍 ‧吃乾糧時有困難 ‧頭部顫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