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很特別,像很孤獨,但其實又很黏人,讓人很想去摸牠,一摸就上癮,但怎摸才是對呢?
其實沒標準
說在最前,筆者之前一直沒打算談這個題目,是因為網上已有太多類似的指南,教大家怎樣摸和摸哪兒,說貓有那些位置是忌摸的,那些是愛被摸的。但是,對真正養過貓的人來講,這些指南根本毫無意義,因為能摸的貓就時時、處處都能摸,不能摸的,踫任何位置都可能會被貓討厭。
何況,貓是要時間與主人相處和變熟絡,但要多久,又或熟絡後能摸那裡,是因貓而異,完全是主人和貓之間互動後所得到的「妥協」結果,這本來就是普遍養貓人必然經歷的部份,也是養貓的樂趣和美妙的地方,像極一種藝術。貓就是這樣特別,性格天生各異,故別太在意那些「專家」的指南或標準,也千萬不要氣餒,由最初不能摸,漸漸能摸頭、頸,然後到其他部位,慢慢建立互愛互信,大家都能享受而得到滿足。
「平等」原則
在網上隨便搜尋摸貓或「How to pet a cat?」等Key words,不難找到「專家」們教路。反而筆者最想提醒的是,當你要摸貓時,你要換個角度想像自己是牠,想要給人怎樣摸、何時被人摸和摸那裡。在摸的過程裏,如果只是單方面取樂,貓不舒服、不喜歡,這就沒意思。所以首要是平等!你定不想別人用力捏或拍打你,而成貓平均只有東方人成人體重十分之一,所能承受的力度按比例也應細得多,惟具體多輕多重,筆者無法答你,這真要靠主人自己去掌握,所以說像一種藝術。





注意:過度用力會出事!
最近網上有人公開Pet貓的片段,貓兒被人用手拍打腰背部顯得十分興奮,屁股都翹得高高,拍的人更使勁地拍打,結果惹來人們非議,擔心這樣大力拍打可能會傷到貓,令貓得到所謂「馬尾症候群」(Cauda Equina Syndrome),即因某些先天或後天原因,包括外力,令腰、尾部份的脊椎神經受損而造成的症狀,嚴重會令貓有跛行、尾部無力,甚至癱瘓,有的可能會出現大、小便失禁或其他綜合症狀。
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有關「馬尾症候群」的介紹:
https://m8.nvri.gov.tw/PdaIndex.aspx?pid=YGoKPiP9DUs%3D
不可忽視腰尾部的受傷
額外也談一談貓的尾部受傷吧,大部份貓都有長長的尾巴,其實難免是多了一個受傷的部份,可能很多人也試過,不小心踏到牠們的尾巴,甚至聽過有人在關門時誤夾貓尾。甚至有些外放的貓可能遭遇交通意外或其他原因導致尾部受傷,西方廣泛稱之為「Tail pull injury」。結果除了你可能發現的外部創傷外,也可能已傷及神經,即出現如上述的「馬尾症候群」症狀。
這種神經受損的症狀,很多時診斷到是腰椎骨(lumbar vertebra)、薦骨(sacrum)和尾椎骨(caudal vertebra)之間的骨折或移位所造成,就如上述的「馬尾症候群」多與最後節腰椎和第一節薦骨之間受傷或移位造成,稱之為「L7-S1 spondylolisthesis(前移)」,有興趣自己搜搜看,但都有機會影響到附近大量的神經束,包括坐骨神經、尾部神經、膀胱神經、陰部神經、肛門神經等,是故跛行、失禁和尾巴癱軟是常見的症狀。
總而言之,任何脊骨的損傷都可以造成嚴重的後遺症,任何拍打或施加的外力都要小心,勿讓貓兒無辜受傷,惟一旦出現意外,應盡快帶貓兒去獸醫處檢查,並密切留意牠們有否任何異常的症狀。
▲這片段可看到一隻尾部受傷的貓出現神經受損症狀。
腰尾椎受傷的症狀:
- 尾部癱軟
- 尾部有腫脹
- 大小便困難、失 禁
- 尾部不能活動
- 尾部無法翹起
- 顯出痛楚
- 受傷部份有脫毛和外傷
- 流血
注意受傷原因和程度各有不同,務必盡快找獸醫作診斷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