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貓看見獵物時,嘴巴會震動發出奇怪的鳴叫,其實是為甚麼?
捕獵本性的部份
貓在大自然屬捕獵者的角色,所以牠們需要捕食其他動物來生存,而捕獵行為上,牠們除了猛然的攻擊,原來還有這種奇特的技倆,就是快速地顫振下巴,讓牙齒產生輕微的踫撞,有點像人的牙關打震,產生能吸引獵物的叫聲,其實這是牠們捕獵本能的其中一個部份。
在外國,對於這種獨特的顫鳴廣泛會用Chattering(顫震鳴叫)、Chirping(啁啾聲)、Squeaking(吱吱聲)等詞來稱謂之。大家可用以搜尋更多資料。
▲Cats Chattering at Bird! (Author: iKBVids)。貓看到窗外的雀鳥時,就會發出這種顫鳴。
為何會顫鳴?
基本上,不同貓會發生這種顫鳴的情況或各有不同,但一般來說是在看到雀鳥、昆蟲、爬蟲、齧齒動物,甚至是靈長類動物時發生,有時主人用羽毛棒逗玩時也可能會發生,是故跟捕獵行為息息相關。
普遍來說,人們歸納為幾種原因:(1) 首先說是因為未能把獵物掠奪在爪下而感到沮喪; (2) 貓是用爪和利齒去捕獵的,那是千鈞一髮,而這快速的動作可能是其中一個不自主的動作;(3) 就如人見到很想要的東西在眼前,也會有興奮的心情一樣,貓可能也因為遇見獵物而不由自主地興奮起來,顫鳴是其中一個反應,也有說會因為投入捕獵的「工作」中,釋放更多腎上腺素,就刺激這種不自主的行為;(5) 貓有時是群體的,這種鳴叫聲也可能用於通風報訊,告訴同類有獵物在;(6) 而最為特別的說法是指這是「擬態」(Mimicry)行為,即貓會模仿其他動物,以下續談……
擬態模仿
一直都有傳聞貓是會模仿獵物的叫聲,科學家研究過不同貓科動物的叫聲行為,也留意到這一點,他們發現家貓的遠親南美長尾虎貓(Margay)是會模仿亞馬遜的小型靈長動物黑白花狨(Pied tamarin)的叫聲。其他大型貓科動物也會有類似的情況,故相信家貓也不例外。
而近來網上也流傳一些貓仿擬人叫,就算叫聲不是完全一樣,但也可感受到貓有這種模仿能力。而筆者也曾見過有家貓模仿了野彌猴的嘶叫聲,所以說貓用顫震的叫聲來吸引雀鳥一點也不奇,事實上真的有些雀鳥或昆蟲往往會因感應到這種顫鳴聲而飛近,甚至自投羅網。
貓偶爾吃了「野味」
是故,就算貓養在室內,偶爾會發現牠們吃了一頓野鳥大餐(地上遺下不知何來的羽毛),又或者捕捉了昆蟲或爬蟲的案例也是屢聽不鮮。
如不想貓傷害了野雀鳥或吃了昆蟲等,家的窗戶最好安裝防蟲網,如避無可避,也記得定期為貓杜蟲,以防牠們吃了「野味」而長寄生蟲,影響健康。

▲野生雀鳥其他小型動物,其實都是貓喜愛的獵物,所以說貓會模擬鳥的叫聲,也算是牠們捕獵能力之一。
參考:
Wild Cat Mimics Monkey Sounds to Capture Prey (By Live Science Staff published July 08, 2010)